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1期
编号:13184781
烧伤患者的PICC液体治疗(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孔春建 蔡颖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烧伤患者液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7年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成年烧伤患者进行统计。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输液速度快、易于固定、维持时间长;适合输注高浓度药物、有刺激性药物、TPN,可监测中心静脉压;可经其采集静脉血。结论 通过及时更换穿刺点敷料、合理选择穿刺血管、掌握置管技巧、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提高穿刺技术、严防输液过程血液返流、正确的封管冲管再通技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烧伤;PICC;并发症;套管针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1-140-02

    静脉输液是抢救烧伤患者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将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应用于烧伤患者的静脉输液,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7年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烧伤患者进行统计,烧伤面积30%~60%,男30例,女13例,年龄18~60岁。

    1.2 方法

    入院前患者已在当地医院或急救中心经周围静脉行套管针输液,收住院后立即行PICC:“横L法”测量置入导管长度:手臂外展90°,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隙,成人一般在40~50 cm[1]。穿刺点为贵要静脉,选择好血管后,消毒铺巾,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15°~30°刺入血管, 见到回血后松开止血带,用镊子夹住导管经穿刺针缓慢送入静脉,置入所需长度。将导丝退出血管,将肝素帽接在PICC上,棉球压迫穿刺点,方纱保护,覆盖透明敷料[2]。穿刺后X线检查证实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经烧伤创面穿刺患者,创面及周围区域无深度创面,穿刺点处定时清理分泌物、涂擦百多邦。

    入院后笔者对患者以套管针、PICC两通道输液,保证了休克期液体治疗的顺畅。套管针保留不超过3 d ;PICC保留2~6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